在对于男女情事问题上,人都有一种心理,即看到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两个人,真的在一起了,别管这俩人是丁蟹和玲姐,还是杨过与郭芙。在科技界的收购方面,人也有相同的心理,对某些公司的联姻颇感兴趣,愿意怀着美好心愿为其祝福,却很不愿意看到两者结合过程之中所经历的困难。
  
  进入5月,互联网收购和并购市场特别热闹,不时有传闻冒出来。主要原因是,有3起收购把市场各方的胃口吊起来了,分别是阿里巴巴收购新浪18%股权,收购高德地图28%股权,百度旗下爱奇艺收购PPS视频业务。
  
  已经坐实的收购案,引出了其他一些收购传言,例如有阿里巴巴收购91;搜狐收购PPTV;奇虎、百度、腾讯收购或并购搜狗等。这些传言能够得到市场共鸣的内在逻辑是:既然阿里巴巴和百度出手了,其他人也应该迎头赶上。之前维持的市场均势已被打破,竞争者必须有所作为,才能时刻掌握主动权。
  
  但无论是整体收购还是股权收购,都并不是往家里抱台电视机那样的简单购买行为,也不是说把钱凑齐了砸进去就能立竿见影,需要很多的论证、可行性分析、洽谈、尽职调查等等,还要规避法律风险,从财务角度找到各自最佳的利益平衡点。这些难处,外面都无从得知,也没兴趣知道。
  
  以91为例,阿里巴巴确实没有app分发业务,目前app分发市场的三个主要玩家是91、百度和奇虎360。而app分发是现在移动端少有的能见到大量现金流水的业务,如果阿里巴巴拿下91,无疑又多了一个提高估值,加强移动互联网实力的砝码。但现实情况是,没有不等于就一定需要,所有的收购案,都有一个落脚点,即收过来对自己有什么用。
  
  阿里巴巴做的是线上营商生态,本质上仍是电子商务,加强自身的app分发能力对阿里来说有一定需要,却并不完全必要。因为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又走入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新领域了,与服务电商关系并不那么紧密,而且阿里是不是那么着急要面向大众赚app分发这份钱,是存在疑问的。
  
  阿里收购新浪微博和高德股权,根本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天花乱坠,还扯什么生态系统,完成闭环,简单说这两起收购的最大作用就是,新浪微博能分分钟给电商引流,高德地图能给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业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这么简单。如果这两者最终都做不成,别忘了阿里也可以选择退出,因为本来也就是不超过30%的股权投资,业务整合失败了也完全可以称之为财务投资,阿里在财务上不一定会吃亏。
  
  至于所谓腾讯和百度有什么,阿里巴巴也应该有什么的说法,太教条了。BAT三巨头的业务范围差异很大,一个卖流量和广告的,一个卖增值服务的,一个卖电商服务的,硬是要让这三者在业务上看齐,并不现实。事实上,这则消息阿里也否认了,可还有很多人不死心,促成两者好事的热情明显高于当事人啊。
  
  再比如搜狗的出售问题,已经有好几个版本了,更有人分析了搜狗卖给哪家更合适。就是没人去关心一下,搜狗到底是不是要卖的,价钱是不是真能谈得拢,毕竟是十几亿美元的庞大数字,这笔钱让谁拿出来,压力都是很大的。
  
  人们习惯于从战略上去解释这些拉郎配:奇虎要搜狗,是因为要挑战百度,两者1+1大于2的话,对百度造成的压力那就太大了。百度要搜狗,是因为要进行防御,防止搜狗落入仇敌手中,也能借收购搜狗巩固优势,将奇虎的挑战化解于无形。腾讯收购搜狗,是因为自身搜索做得不好,不如买来搜狗加强自身的流量业务。
  
  这些解释,乍听起来都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但事实上三家中任何一家收购搜狗的难度都不小。有传言说搜狗作价14亿美元,换奇虎30%股份,而现在奇虎360的市值是50亿美元,30%股权正好是15亿美元。这么换来换去,看起来倒是挺合适,问题是搜狐和奇虎360的市值都是动态的,在这种情况下达成换股收购的案子,是个高难度动作,而股价上的任何波动,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纳斯达克可没那种给你停牌半年一年的服务,怕投资者起诉。
  
  当事人愿不愿意,也是个关键变量,而搜狗的估值,能不能得到两方的一致认可,要画个大大的问号。更大的可能是,搜狗觉得自身价值要高于14亿,而奇虎360还想在这个基础上讲讲价。也许谈来谈去弄不成,百度也就撤了,腾讯也没影了。
  
  有人统计过,科技领域传言中的收购案,有70%以上是一点谱也不靠的;同样,在婚恋方面,大家都认为是天生一对的两个人,最终的契合度也不会超过30%。人对这个世界的主观印象,更多来自于自身见解和情感所形成的倒影,与实际情况很难接得上,因此乱点鸳鸯谱的情况才会始终存在。
  
  不过,乱点鸳鸯谱并不是坏事,被点中的企业也应该高兴,最起码受到关注了,没有被冷落。如果被点中的企业能做些动作适当配合一下,那简直就绝了,首先能让点鸳鸯谱的观众们获得极大心理满足,其次股价肯定会涨,另外,或许真能默默改变一部分市场格局,那可真说不准。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