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
  传记《庙堂之忧》是鲍坚先生所著《清风有骨》的修订版,全书33万字。作者十年磨一剑,以细腻传神的笔调、优美流畅的散文笔法,通过“在场”式的故事情节、历史细节及人物对话,探寻范仲淹的精神世界和传奇人生,全景式地再现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一个文韬武略、人格独立、充满家国情怀的范仲淹,意蕴丰富,生动感人,带给人深思与启迪。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是一个狼烟四起又歌舞升平的魔幻时代。他命运坎坷,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范仲淹从此遭了很多罪。为了改变命运,他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这位北宋未来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开始了艰难的跋涉。范仲淹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书院为严师,在边疆为名将,在朝廷又为良相。理学宗师朱熹评价范仲淹: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毛泽东则点评: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作者博学多才,精研范仲淹生平历史,通过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作者笔力聚焦庆历新政(1043-1045),西方边事稍宁,宋仁宗又将范仲淹召回京师,着手清除弊政的改革。范仲淹提出《答手诏条陈十事》等改革意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领域。当改革出现成效时,改革派却被扣上了朋党的帽子,范仲淹再次被贬到地方,直至去世。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偃旗息鼓,历史再次进入了沉闷期。作者称赞庆历新政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范仲淹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民族挺身而出,力挽大宋王朝的帝国雄风。清风有骨,循着范仲淹的脚步,作者用诗性白描的语言展现了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士大夫的人格气节、文人的风骨与境界。
  任何改革都要涉险滩,都要破解错综复杂的矛盾,突破认识和利益的掣肘,其中有的牵涉复杂的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并举……因此,改革越深入越艰难。改革面临重重羁绊,愈难愈进,逆流而上,正是优秀改革者的品格。全书主要落墨点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情怀与风骨是中国精神核心的内容,应通过以文化人、成风化人,使其不仅能体现在政治上,也浸透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山深自有道、君子何所忧、谁将补天裂、云帆难济海、所不朽者万世心,从全书五个章节可看出作者的精巧构思。从思想立意到笔法内容,作者凭借独到的眼光与视角写出新意。在叙事过程中还穿插了北宋的官僚体系及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政治理念,讲述国家的治理模式。全书紧扣宏大主题,通过梳理研究范仲淹的史迹精神,将设问置于封底:“中国还会有范仲淹么?会的,因为范仲淹的精神还在。”
  《庙堂之忧》是传记又非纯传记。“文章合为时而著”。读书人对时代的关注、现实社会的关切,是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从一介书生到千古名士,范仲淹如何用精神和行动报效家国,我们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此,“我们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才有可能避免向社会动荡、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的方向滑行,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才能够避免政治上和精神上被别人同化、异化,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思想在世界上重新闪耀。”
  千古悠悠思范公。雨果曾写道: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新时代需要具有浸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品质的优秀作品,《庙堂之忧》当属其列。
  为了让文章宣传更简单——报纸媒体发布找报纸之家,多年专注媒体发布(对接优秀媒体平台,如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网络推广、品牌宣传,业务渠道覆盖各大纸媒、网媒、自媒体和纳斯达克大屏媒体等,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类媒体渠道的品牌内容发布服务。多年专注,案例无数,正规公司,规范流程,签订合同,开增值票,为客户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和多重安全保障。
  欢迎咨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创辉煌!具体可以到报纸之家(www.fabaozhi.com)咨询我们的人工客服:vx:zmcm121

将本文分享到